首页域名资讯 正文

云计算已经过时?区块链+雾计算打造共享新生态

2025-02-20 1 0条评论

很多人搞不清云计算和雾计算的区别,那云计算和雾计算分别是什么呢?

在以前,“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常用来表示电信网,后来引申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名词。形象一点用百度云盘举例子,百度云的服务器机组就是云端,我们调阅、浏览百度云盘里文件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为云计算的其中一种应用场景。

在之前,我们把大量的数据放到“云”里去计算或存储,解决诸如电脑或手机存储量不够、运算速度不够快的问题;我们也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内获取大流量视频、游戏、直播、VR、社交等网络资源,但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大幅增长,数据交互的规模已经超越以往的体量,传统的云计算不堪重负。不管是存储空间还是网络带宽都无法更好的满足当前的需要,你可能发现云盘的内容需要一删再删,网站视频经常缓冲、卡顿。

正是当前这种庞大的数据流需求催生了雾计算——雾计算的概念由思科首次提出,它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模型,介于云计算和个人计算之间,可理解为本地化的云计算。一般来说,雾计算的环境由:路由器、机顶盒、小型代理服务器、基站等构成,可以安装在离物联网终端设备和传感器较近的地方,由组件提供不同的计算、存储、网络功能,支持服务应用的执行。

雾计算的工作场景可能是这样的,在你的终端设备和云服务器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带存储空间的JCG路由器(类似的小型存储设备我们叫它网络边缘层)。当你把一些不需要放到“云”的数据存入路由器中处理时,必然减少了“云”的压力,与此同时数据处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网络时延得到降低,因为从你家路由器中下载文件肯定比从云服务器中下载快,这一系列的工作原理就可以理解为:雾计算。和触不可及的“云”相比,“雾”更贴及地面,它就在你我周围,触手可及。

雾计算和云计算相对普通用户的好处在于,雾计算极大地减少了数据从云端收发的体量,因为它可以按就近原则,从距你最近的某台JCG路由器中完成一部分数据交互,减少了本地获得计算结果的时间,而路径、时长的缩短也降低了网络安全的风险性。

雾计算广泛分布的特性和区块链技术广域分散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能成为这两项技术共同载体的设备之一就是智能路由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文作者:亿网 网址:https://edns.com/ask/post/152645.html 发布于 2025-02-2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